【原】滨河语文“随笔文苑”第4期:腹有诗书气自华
作者: 史诗源 | 发布时间: 2020/4/26 19:51:55 | 698次浏览腹有诗书气自华
2019级 七3班 王诚琪
爆竹声中,辞旧迎新,春风送暖,万物复苏。今年春节,受新冠病毒的影响,大家都只能闭门不出。正逢《中国诗词大会》播出,全家在看完比赛之后,意犹未尽,一时兴起,玩起了“夜”字的飞花令。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妈妈先开口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胸有成竹的说。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姐姐也不甘示弱。
轮到爸爸了,只见他抓着头,“那个,那个什么来着……”。15秒很快就过去了,就这样,他第一轮就被淘汰出局了。
“昨夜闲谈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妈妈接着说。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比赛也进入白热化,只剩下我和妈妈在PK。“5,4,3,2,1”,在倒数的声音下,我的心跳到了嗓子眼,急出了一身冷汗,可还是无济于事,最终还是输给了妈妈。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一时间,失望的,不甘的,难过的情绪涌上心头,五味杂陈。
“妈妈,我要与你比背诗!”我大吼一声,十分不服。“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我会背《岳阳楼记》,你会吗?”我背了两段后得意洋洋的说。心中暗自窃喜:《经典咏流传》里说这是中学课本里最难背的课文前三名之一,妈妈一定不会。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墙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妈妈微微一笑,接着一口气背完了整篇文章。我满脸不可思议地望着她,不解地问:“为什么你会记得那么多的古诗,而且离开学堂几十年还能背的这么熟练?”
妈妈笑着说:“喜欢啊!我们小的时候,没有电视和手机,也不上辅导班。大部分的课余时间都用来读书和背书了。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还经常和同学比赛背古诗和文言文。两个人背,其他同学做裁判,谁背的最快而且不出错,谁就赢。”
“那妈妈赢得次数多吗?”
“那个时候,妈妈可是“常胜将军”。可能因为有些自夸,妈妈的脸微微红了。
“正因为在这些游戏中,不断的重复记忆,它们像被刻在脑海中,几十年都不会忘记。”妈妈话锋一转,认真的对我说:“古诗词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文字,更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妈妈希望你从背诵开始,学会赏析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听完妈妈的话,我若有所思。很小的时候,妈妈就一遍又一遍的背着唐诗宋词哄我入睡。大一点了,就利用寒暑假带我四处行走,去西湖欣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去庐山体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要我对某句诗词感兴趣,妈妈就会把整首诗找出来,引导我赏析,体味意境与情怀。在她的影响和支持下,我对古诗词和中国古典文化人喜爱与日俱增。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妈妈对我的教导,也是她身体力行最好的回答。
指导教师:段亚平
【教师点评】
由一档节目引发全家“飞花令”大作战,家人激烈的比拼引人入胜。由古诗词背诵引起妈妈儿时的回忆,时光转变了年轮,经典仍历久弥新,正如小作者和妈妈的对话,“孩子,愿你学会赏析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母女两代人从诗词中与古人对话,传承古典文化的精神力量。“腹有诗书气自华”是身体力行最好的回答。
【作者风采】
王诚琪,南京晓庄学院滨河实验学校七年级3班学生。喜欢读书、旅行,爱好古筝和舞蹈,通过了社会艺术水平考试南京艺术学院古筝十级和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舞十级,对中国古典文化艺术情有独钟。习作《写给爷爷的信》、《最幸福的孩子》分别获得第十八届、第十九届“语文报杯”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国家级一等奖和省级特等奖。个人格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