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科研管理,提升专业能力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教科室工作计划
作者: 袁小广 | 发布时间: 2019/2/19 12:17:54 | 1103次浏览规范科研管理,提升专业能力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教科室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根据区教学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校以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为根本的实际状况,本学期,我校将打造“融入式”教育科研模式:让理论融于实践,课题融于工作,研究融于教学;改革融于课堂,创新融于课程,发展融于学校。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目标任务:
一、继续强化青年发展班举措,抓青年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二、完善校内各学科二次培训分享,保证有学习有反馈,加强心得交流。
三、落实校内菜单讲座交流会,以分享促发展,以经验带动整体素质提升。
四、深入推进个人课题真实化,提升教研品质,加强教研队伍建设。
具体措施:
一、继续落实教师培训,守住这股永不衰竭的动力
教师发展的本质是专业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学校所有教师的价值理念、行为方式和优秀品格的完整统一,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一所学校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我校教师队伍整体年轻化的现状,本学期,我校应继续落实原来的“青年发展班”的相关举措,扎实教师多方面素质。
1.理论学习常抓不懈。
教科室将带领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定期组织各种培训,充分利用“江苏教师教育”等网络资源,鼓励教师多阅读专业书籍,通过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养。除此以外,充分利用好区级“菜单”讲座活动,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点菜”,邀请专家给教师进行“菜单讲座”,为更多的教师专业成长助力。当然,保证每学期2次的全员性师德宣讲会议,多举措让教师将理论内化在一言一行中,彰显滨河精神。
2.二次培训落实到位
本学期,强抓各学科二次培训的落实工作,保证凡外出有反馈,秉承习近平“一带一路”的理念,让少部分优秀教师来带动其余教师,既让外出学习老师在学习基础上有更多深入性思考,又让其余老师感受到学习的魅力,一举两得。
基于此,在教科室带领下,在各学科教研组长的配合下,主要作出如下安排:
各学科教研组二次培训安排表
学科 | 总需完成次数 | 完成时间 | 二次培训要求 | |
语文 | 2次 | 一学期1次 | 1. 格式到位重创新:报道+照片+签到表+感想+学习记录。 2.范围不限重高效:可以是全年级组的小范围交流,也可以是全校范围的交流。可结合教研组活动,低段语文在每周二下午,中高段语文在每周四下午,英语在每周三下午;数学在每周五下午。 2. 过程真实重收获:二次培训不可是照本宣科,要能基于学习分享自己个人的独特体会。 | |
数学 | 2次 | 一学期1次 | ||
英语 | 2次 | 一学期1次 | ||
综合学科 | 音乐 | 1次 | 一学年1次 | |
体育 | 1次 | 一学年1次 | ||
美术 | 1次 | 一学年1次 | ||
信息 | 1次 | 一学年1次 | ||
科学 | 1次 | 一学年1次 |
3.校内讲座紧跟脚步
年轻的学校,每一天都是阳光向上的,我们有着最年轻的队伍,必然有着最年轻的潜力,榜样在身边!除了接受区级“菜单”专家老师的指导帮助以外,我们也鼓励本校老师充实“个性化课堂研究、学科教学、德育研究、科研方法、教师成长、学校内涵发展、团队建设、陶行知思想实践、教师优秀科研成果分享、学科教学成功经验谈”这10个板块的内容,网罗本校教师近2年来,在黄浦杯、教海探航、师陶杯、市个人课题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得一等奖或核心期刊发表等的文章,尽快建立本校的“菜单库”,形成校内各学科的“优师榜”。当然,充分利用智慧校园等身边已有的资源,必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因此,本学期,我们将继续落实校内“菜单讲座”,以点带面,激进学校年轻队伍的快速成长。
校内“菜单讲座”本学期安排表
序号 | 主讲人 | 分享内容(可更换) | 菜单讲座要求 |
1 | 袁小广 | 教育叙事撰写心得 | 1. 时间:提前准备,等待教科室安排。 2. 内容:内容多样,具有含金量,大概8-10分钟左右为宜,建议做PPT。 3. 建议:尽量结合讲座内容的特点,能阐述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不可人云亦云,照本宣科! |
2 | 倪蕾 | 民主管理 多彩体验 快乐成长 | |
3 | 李琳 | 小学音乐专题讲座稿 | |
4 | 王龙宇 | 教育,应走到孩子的心里去! | |
5 | 李希 | 浅谈绘本教学与译林教材Story time教学对比 | |
6 | 汤培 | 打造“接地气”的英语课堂 | |
7 | 王婷婷 | 我和孩子们的故事 | |
8 | 程雨晴 | 心理辅导 |
二、推进课题研究步伐,让“融入式”发展推动教师队伍成长
“融入式”教育科研模式:让理论融于实践,课题融于工作,研究融于教学;改革融于课堂,创新融于课程,发展融于学校。基于此,我校应将重点放在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上,教科室再邀请专家在方法上进行指引,让老师们能在教学中发现有研究价值的命题,推进课题的真实性,提高教师研究的兴趣性,推动教师全面发展。
(一)让教研成为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动力
1.全力落实集体备课。本学期要继续深化集体备课活动。教导处要加大对两组组长的培训和考核。教研活动要及时记录、及时上传报道。要在规范报道的过程中反思教研活动的过程和成效。各语数外备课组组长要指导、协调教辅资料的选择和使用。继续做好教学计划、课件、练习等资源的组内共享工作。
2.继续突出三类教研课。三类教研课就是组内的尝试课、组际之间的展示课和校内的汇报课,倡导组际之间的展示课扩大到全校范围,三类教研课将由教导处发放不同的证书。本学期的校内汇报课将尽力扩大执教范围,将与教学视导结合。区级或者片级公开课的执教者将从校内公开课的执教者中推荐产生,各学科要推荐那些敢于研究、善于研究、勇于实践的教师。
3.继续推进“五步教研法”。落实研讨、展示环节,让教师敢于展示、善于展示、收获于展示。扩大公开课的听课范围。强化听课研讨环节,听课环节务必扩大到全校范围,锻炼胆量,提高能力。特别是课后研讨要深入、及时。最后一次的课后研讨,不但要形成执教者的教学反思,也要固化听课者的听课一得。听课笔记的检查要单列,要能让教师从听课中受益。
(二)让反思成为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阶梯
本学期要以青年教师发展班为载体,大力开展各项活动;指导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完善教育行为、反思教育成效。
教科室可以利用二次培训和菜单讲座的时间,让老师们各抒已见,分享自己收获,畅谈自己的困惑,当然,也可以采用教学随笔或教育故事、教学案例等记录真实的教育教学过程的文字、教育论文或就某一个观点进行论证的主题明确的教育说明文、成长历程(反映青年教师成长心路历程的文章、交流发言稿、阶段活动小结或工作回顾等文章、收获的感动与点滴进步的记录)的形式呈现。大家都知道写文章难,究其原因——“无东西可写”,我想,长此以往,只要善于发现,多做积累,就会文思泉涌。
(三)让上进成为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源泉
搭建青年教师学习平台。为青年教师提供一些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讲课实况录像,请相关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课堂分析,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掌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争取机会承办片级和区级的教学研讨、观摩活动,推出一批师德修养好、课堂教学优秀的青年教师。对有发展潜质的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通过压担子,导师辅导,优先给予外出学习机会等手段促进其尽早成熟成为骨干教师。适时开展业务培训。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分期分批派教师外出参加区级、市级以上的短期学科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班,返校后进行二次培训(上交外出学习记录及二次培训备课)。聘请外校、外地名师或专家上示范观摩课,做学术报告,加强专业引领(上交学习感悟)。
新的学期,新的征程。我们相信:在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教科室工作一定会克难求进,稳步前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