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2019年12月5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 滨河印迹>>研训>>教学纵横>>教学成果>>阅览文章

南京晓庄学院滨河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语文备课组活动
作者: 罗文涛 | 发布时间: 2018/11/29 20:24:11 | 1290次浏览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语文备课组第一次活动(1)

一、活动目的

为增强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新教师执教水平,面对面的交流解决了新教师教学中的困惑和实际操作中的教学问题,并给予她们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丰富其教学经验,帮助新教师教学成长,11月16日,二年级语文备课组开展了本学期备课组第一次组内教研活动,杨梓老师和张旭老师各展示了一节教研课,分别为《黄山奇石》和《日月潭》。每位老师的教学环节设计都用心良苦,课堂上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形式活泼多样,气氛轻松愉悦。

二、综合评价

《黄山奇石》

学生进入二年级后,已经可以较自如的运用识字方法自主学习生字,但因为识字量加大,所以易出现同音字混淆的情况,杨梓老师在执教《黄山奇石》时适时引导学生进行熟字分类,同时提醒学生注重积累词汇,对于基础的稳扎稳打,值得肯定。但在教学时,应合理设计教学结构,安排课堂教学时间,做到劳逸结合,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在学习本课时,可让学生说一说,想一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日月潭》

作为二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朗读是一个重头戏。学生只有在不断的反复的朗读中才能感受文本、理解文本。但在这堂课上无论是何种形式的朗读次数似乎少了些,完全可以通过让学生反反复复去读,去品味。在这堂课中有一个非常闪亮的地方,那就是师生共同分析字形、字义、字音。找出形近字、同音字比较。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三、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

教材分析:《黄山奇石》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教学的第2课,读《黄山奇石》我们仿佛被作者带到了景色秀丽神奇的黄山。我们似乎并不是在阅读课文,而是站在黄山的一个个观景台上,美美地欣赏着那些奇石,拍下一张张奇石图。《黄山奇石》一课的奇石有趣,作者写得也有趣,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被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读了这篇课文再去游黄山,你一定会更喜欢黄山石,也一定会欣赏黄山石了。

学情分析:本班大部分孩子对黄山都是比较陌生的,听说的也是极少数的同学,所以开课有必要让学生了解一下黄山。经过了一年的学习孩子们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识字方法,但是对于归类识记生字的意识还不是很强。

教学目标:1.认读区、尤、其等14个生字,识记区、尤、其巨、胳、膊、脖7个生字。会写区、巨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奇石,有感情朗读2、3自然段,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3.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一看。

教学重点:胳膊一词中读轻声。引导学生归类识记生字,一法记多字。形近字的书写。

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2、3自然段,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板书

谁能是组个词语?

预设组词:石头、石块、山石、岩石……

如果学生能组出奇石这个词语,教师就边板书边说:老师发现这个词语很有意思,你知道奇石是什么样的石头吗?

如果没有说出奇石这个词语,教师就边板书,边说:老师这里有个和石有关的词语,你知道奇石是什么样的石头吗? 生回答:奇怪的、奇特的石头。

师:在我国安徽省南部的黄山那里,有很多很多奇怪的、奇特的石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黄山奇石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一)小组合作学习字词。

出示学习要求:

1.请你在小组里在组长的带领下查读带拼音的字词。

2.查读不带拼音的字词。

3.注意:那个同学读错了让他再读一遍。

(二)检查学习效果。

1.查读带拼音字词,强调重点字音:胳膊(轻声)。

尤其()胳膊()脖子()

2.查读不带拼音的字词。各种形式读。

(1)指名读(如:几组几号)、小组读、男女生读。

(2)词语打乱顺序读。(小组内开火车读、每组几号读)

(三)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1.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识字表格进行小组识字学习。

师:这里有几个字还需要我们来记住他们呢!

现在,请小组长把你们组的小组合作学习识字表格拿出来,带领你们小组的同学找方法,做好记录。开始吧!

2. 借助小组合作学习识字表格进行汇报。

师小结:原来用一种方法记住多个字真是一种高效的识字方法。

(三)查读课文。

师:如果把字词放到课文里来读你还读的那么准确吗?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评价语:同学们的课文读的可真通顺,在预习上你们可是下足了功夫!

师过渡语:现在请同学们试着再次读课文,

听好要求:边读边思考问题: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几种黄山的奇石,请你在文中用  把它的名字画下来。

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同时给学生修正的时间。

四、品读探

师:课文介绍了这么多奇石,那就让我们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来看看他们到底在哪里?

1.仙桃石。

出示仙桃石图片。

师:你能猜一猜这是哪块奇石吗?

生回答:仙桃石。

师:你能说说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吗?

预设生回答:学生可能会说从形状上看出来的。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引导看形状,想象一下然后再回答。

师:是啊,从外形看就已经这么神奇了,那课文里是怎么写它的呢,自己大声读读这一段话,说说仙桃石奇在哪里?

学生读文后汇报:我认为仙桃石奇在……

预设回答:学生只要能用上课文中的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是盘上这句话回答出来就行。

如果回答不完整,教师就引导。

师评价: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像桃子已经很奇怪了,还竟然能从天上飞下来,落在山顶的石盘上,这一多么奇妙啊!小朋友们,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声来表现出它的奇妙吗?

指名读第2自然段(1-2人)朗读指导要点:动词。 如果1认读的好,就直接评价:你把这两个动词读得重一点,让老师仿佛看见了一个好大好大的仙桃石正从天上飞下来呢!

如果1人读得不好,教师就范读,就再找一人读,之后再评价。 师:老师也想和你读一读,师引读:就说仙桃石吧,……

师:多么奇特的仙桃石啊,我太喜欢你了,女生读它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是盘上。

多么奇怪地仙桃石啊,我多想和你拍一张合影啊,男生读它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是盘上。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边读边想象着仙桃石奇妙的样子吧!(齐读) 师:谁能看着图片给大家介绍一下仙桃石呢?

出示图片,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落在(  )。

《日月潭》

教学目标:

1、会认环、绕等9个字,会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2段。

3、借助图片,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4、积累课文中群山环绕、树木茂盛等优美词语。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学生能感受到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什么好玩的地方呢?能给大家说说吗?

2、是啊,我们祖国有许许多多风景优美的地方呢?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走进我国的台湾省,去游览那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日月潭。

3、齐读课题。

4、小朋友们,看到你是否想起了以前我们学过的一句诗?还记得吗?

(引导学生回顾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的。)

5、师:那你知道什么是吗?师相机指导:很深的湖水叫

6、日月潭这个地方,总是令人神往。我们赶紧去看看吧!

7、播放课文朗读视频,学生边听朗读边欣赏画面。

师:小朋友们,你们要用小耳朵静静地去听,用小眼睛细细地去欣赏哦。

8、小朋友们,看了,听了,《日月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一说吗?

二、初读课文,扫清生字词的障碍。

1、是啊,日月潭景色很美,描写日月潭的词句更是优美呢!下面就请小朋友们带上一份美丽的心情来自己读一读课文。读得时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读)老师从小朋友们的读书声音、读书姿势感觉得出你们读得可认真了。相信你们能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了。现在就赶紧抓住机会展示一下吧!

(教师随机正音,并抓住隐隐约约拓展AABB词语;抓住朦胧说说还认识哪些形声字。)    

三、学习第一段,了解日月潭的地理位置以及周边环境。

过渡语:接下来我们就走进字里行间,去感受日月潭的无限风光。

1、出示第一段,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想,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反馈:

第一句: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

引导学生读好最大,读出湖之大。

第二句: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

(1)出示中国地图和台湾地图,了解台湾省和日月潭的位置,教师随机讲述:台湾省是我国东南第一大岛,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练习说话:结合刚才的地图和一、二两句话,你能说说日月潭在哪吗?出示:日月潭在________________。

第三句: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1)齐读这3个成语。

(2)根据这词语,你能想象出那里的山会是怎样的呢?

预设:山很多。师:从哪个字知道的?引导读出山的多。

   环绕这两个生字可以采用换偏旁的方法指导学生识字。

理解名胜古迹:出示画面。

理解环绕一词,师扮演日月潭,请几名学生来扮演群山,表演出群山环绕的样子。学习生字环绕

(读好词——读好句子——齐读第一段)

四、学习第二段,了解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过渡语:日月潭不但有这么美丽的景色,而且它的名字也很有意思呢!

1、出示第二段内容。谁来大声地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风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日潭和月潭的样子。

2、听了刚才同学的朗读,你的脑海里肯定有了一幅日月潭的画面。好,拿起笔,把日潭和月潭的样子画下来吧。等会请一生上台画。

3、评价:你觉得画得怎么样?

4、谁来当一回小导游,把日潭和月潭介绍给大家。(师生互动口语交际)

鼓励积累:你看,这句子写得多好呢!课后把它抄写在本子上。

5、练习说话:用上因为……所以,给大家讲一讲日月潭名称的由来。

五、书写指导

师:看谁的写字本领最大。

1、出示:茂盛。一起读。

2、仔细观察的下部分和的上部分,发现了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写一个,教师巡视指导。

 

四、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我主要采用的是愉快教学法。首先创设轻松的情境,引学生入境,愉快进文,然后引导学生在愉快的品读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最后再引导学生想象,使感情得到升华。总体回顾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揭示课题,理解"奇"字

在导入时用桂林山水和西湖美景的图片吸引学生注意,进而引出黄山,接着展示黄山四绝,由四绝突出奇石从而揭题进入课文的奇石。原先的预设是有对题目中的进行质疑,理解的意思,但是在实际上课中并未体现对该字的质疑释义。

二,初读课文,找出"奇石"

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饶有兴味地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但是在学生回答时我要求学生按顺序回答,这扼杀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接着进入生字教学,在教授我会认的生字时我遗漏了让学生说说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环节,再加上我将生字书写环节放在最后让许多老师认为课堂环节缺失很大,问题很多。

三,讲读课文,欣赏"奇石"

在教授第一自然段时我原本的设计意图是抓住中外闻名、尤其以及课文中心句进行体会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但是由于课前让学生预习不够到位变成这段教学主要以我讲解为主,让听课老师觉得我牵着学生走,整堂课以我的讲为主而不是以学生的学为主。

学生真正领略黄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黄山奇石的有趣,还是在学课文之时。那"仙桃石"之奇妙就可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感受。第一,从外形看,它真像一个大桃子,这已经很神奇了。第二,从来源看,这么大的石桃子人间少有,只能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吧,这就更神奇了。第三,从动词的运用看,一"飞"一"落"把那石写活了,那么大一块石头宛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地从天上飞来,落在了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可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体会"仙桃石"的奇妙与有趣,自然会收到好的效果。

"猴子观海"的奇妙不仅在于它的外形像一只猴子蹲着,更引人注意的是这"猴子"所处的位置奇特,它蹲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学生只要理解了"陡峭"的词义,就会感到奇怪:这只猴子为什么要蹲在那么陡,那么险的山峰上学生再读课文后恍然大悟,原来猴子是为了观看黄山秀丽神奇的景色之一——翻滚的云海。细究"翻滚的云海"就更能感受到猴子所处位置之奇特了。因为平时我们从下往上看,天空中的云层通常几乎是静止不动的,而猴子正由于它所处的位置高,所以从上往下看到的云,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学生明白了这一番道理,再读课文,肯定会为"猴子观海"这一奇石大声叫"绝"。

"仙人指路"的神奇在于它就像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通过朗读课文,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走到那里就会有位仙人帮我们指明方向。然后引导学生表演,问答,使一个"仙"字给这块石头蒙上了神奇的色彩,使人觉得有趣极了。

此次上课主要问题是未能突出识字写字环节,中心放置于课文教学,让人觉得这一堂课既不是教授第一课时也不是教授第二课时。其次未能在教学过程中随文板书,在快结课时才匆忙板书,未能体现板书的作用。再者夸奖学生的话语太少,没有鼓励学生,而是一直出现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的评价语。最后是朗读指导未到位,引导语也用错。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更加注意这些问题,希望在下次开课中会有更好的表现。

《日月潭》  二年级学生对台湾知识了解很少,为了加深对那里的了解,我通过中国地图和单元 导读等相关资料,让孩子们对台湾的日月潭进行初步的了解。

本课教学内容是第一课时,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并通过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日月潭的美景。在识字环节,我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低年级识字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展开,设计了多种方法,如:在教学朦胧一词时,我不仅让学生通过文中的句子认识,还通过图片让学生理解朦胧的含义。再如:文中的薄薄的雾中的薄读音有三个,我作为重点让学生了解,而且我还将薄的三个读音编成了句子,让学生知道三个读音如何运用。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理解多音字的用法。

为了让学生对枯燥乏味的识字感兴趣,我不仅变换语言环境,让学生认字,并在巩固识字环节我设计了小青蛙跳伞的识字游戏,学生积极性特别高,让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达到了识字效果。

但在识字方法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虽然设计的很好,让学生课前做了生字卡片,在课上同桌进行交流,然后进行汇报。但是让学生板演的过程中过于局限,识字方法分类有点局限孩子的思维,应让学生畅所欲言,那样效果会更

好。

写字教学方面:本节课我重点指导学生写茂盛两个字,这两个字比较难写,也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字,尤其是字的下半部分,孩子习惯加点,而且斜钩也不容易写好,在课上我也重点做了指导,却忽略了句子的训练,在今后识字教学中,一定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让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更具特色。

五、活动图片

QQ图片20181129123953

©Copyright 南京晓庄学院滨河实验学校   管理登录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宏运大道梅香路102号   电话:(025)52158332 / 52159332(招生咨询)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