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晓庄学院滨河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
作者: 罗文涛 | 发布时间: 2018/11/29 20:23:07 | 649次浏览备课主题:如何有效应对《认识线段》课堂上的“意外”?
现象:
王婷婷老师在执教《认识线段》这课时是借班上课,在了解学情这方面做的不够到位,在学生拉直毛线后,两手之间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的线段概念揭示后,学生依然对拉直的线段产生混淆,说出“直线”、“射线”这些名词。执教老师在面对这些名词时,只是一笔带过,并没有重点区分,导致学生在后期找物体的边上的线段这个活动时并不顺利。
思考:
教师在每次教学活动之前都会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充分的理解、钻研和创造,产生一份与本班学情相适应的教学方案。这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预设”,而上课则是将“预设”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在互动时往往会生成一些“意外”,有时我惊讶学生的理解,有时也因对突如其来的“意外”做出恰当的措施而惊喜,促使教学活动收到了更好的效果。
反思:
1、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正确处理突发事件
教师的责任意识不强,在出现“意外”之后想避免“意外”的发生。首先教师要端正正确面对“意外”的态度,积累经验。然后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了解、掌握各种“突发事件”的起因,这样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处理。最后只有教师掌握有关数学课堂教学处理“突发事件”的主要原则和方式,逐步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的同时,也能逐步提高教师处理课堂教学“突发事件”的水平。
2、正确看待“预设”和“生成”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总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课前认真的备课,专研教材,分析学生的情况,考虑教法和学法。但课堂通常是不会一帆风顺的进行的像教案上预设的一样。因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各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事件。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聪明的颇有个性的小学生,教师或多或少都会遇见一些意外的突发事件。这些突发事件的发生是无法设想和阻挡的,这只能依靠教师机智有效解决难题,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突发事件,要争取利用转化为不可多得的教育契机。
3、了解学情,教师融会贯通
《认识线段》这课的重、难点是让孩子了解线段的特征并学会数、画线段。我在教授“线段”的概念时遇到的难题是如何让他们初步认识线段,并区分线段、直线、射线。孙某说出的“直线”一次告诉我,这堂课不仅仅要教,还要重视学生现有的学情,教师要抓住整个知识脉络,让学生不仅仅局限于这一课,教师的局限会导致学生的局限,教师要熟知知识脉络,让数学课堂更加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