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2019年12月5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 滨河印迹>>研训>>教学纵横>>教学成果>>阅览文章

南京晓庄学院滨河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数学第二次教研活动
作者: 罗文涛 | 发布时间: 2018/11/30 20:18:39 | 842次浏览

南京晓庄学院滨河实验学校20182019第一学期数学组第二次教研活动

二年级数学组一直注视教师的自身发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为主,积极开展备课组活动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一直坚持五步教研法(独立备课、集体备课、试教、展示、研讨反思)开展教研活动。

一、教学设计

线段的初步认识

                                        王婷婷

教学内容:认识线段,教材第596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画不定长的线段。

2.通过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线段、并表示出线段。

3.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操作等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会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线、直尺、一张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感知线段

1、拿出一根弯的毛线,请学生感受线由弯变直的过程,并指指从哪儿到哪儿是直的。(揭题:我们一起来研究线段。这个直直的一段就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为了强调线段的两头,画上两条竖线。)

2、学生合作,一人拉直毛线,一人指指从哪儿到哪儿是一条线段。(学生展示)

3、线段变式,老师和学生一起,找到不同的线段

提问:从哪儿到哪儿是一条线段呢?

二、观察比较,总结特点

1、出示不同长短,不同方向的线段,让学生找找这些线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在脑海里想一想,线段是什么样的?(练习,判断是否是线段)

3、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作是一条线段。(学生说一说)

穿插由3条线段组成的是三角形,练习问问几边形有几条小段。

三、实践操作,加深认识

1、回顾用画,找,折的方式创造线段

2、强调画线段时的注意点

3、连一连,连接两点,连接三点,连接四点,能画几条线段。(注意有序连接)

四、课堂小结

二、集体备课成果

1肯定学生切身感受到毛线由弯曲变笔直的操作过程,积累孩子对线段的感受,激发孩子上数学课的兴趣。

2《认识线段》这节课,备课组的成员统一意见。让孩子在操作过程中感受线段“直直的”、“有两个端点”这两个特征。通过拉一拉、指一指、画一画、折一折这四个活动具体深入地了解线段,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3二年级的课堂规范还需进一步加强,教师的课堂表扬不够明确,需要给孩子多一点表达自己意见的空间。

三、试教

1116日,王婷婷老师分别在二(1)班和二(2)班试上,出现的问题:

1、教师语速太快,学生不理解问题;

2、学生描述线段的表达有些问题,教师需要加强学生的表达。

3、课堂秩序有点儿乱,需要更规范的课堂奖励机制。IMG_4325

四、展示

1121日,王婷婷老师在二(5)班展示。IMG_4326

五、研讨反思

研究主题:如何有效应对《认识线段》课堂上的“意外”?

现象:

王婷婷老师在执教《认识线段》这课时是借班上课,在了解学情这方面做的不够到位,在学生拉直毛线后,两手之间可以看成是一条线段的线段概念揭示后,学生依然对拉直的线段产生混淆,说出“直线”、“射线”这些名词。执教老师在面对这些名词时,只是一笔带过,并没有重点区分,导致学生在后期找物体的边上的线段这个活动时并不顺利。

思考:

教师在每次教学活动之前都会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充分的理解、钻研和创造,产生一份与本班学情相适应的教学方案。这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预设”,而上课则是将“预设”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在互动时往往会生成一些“意外”,有时我惊讶学生的理解,有时也因对突如其来的“意外”做出恰当的措施而惊喜,促使教学活动收到了更好的效果。

反思:

1、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正确处理突发事件

 教师的责任意识不强,在出现“意外”之后想避免“意外”的发生。首先教师要端正正确面对“意外”的态度,积累经验。然后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了解、掌握各种“突发事件”的起因,这样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处理。最后只有教师掌握有关数学课堂教学处理“突发事件”的主要原则和方式,逐步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的同时,也能逐步提高教师处理课堂教学“突发事件”的水平。

2、正确看待“预设”和“生成”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总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课前认真的备课,专研教材,分析学生的情况,考虑教法和学法。但课堂通常是不会一帆风顺的进行的像教案上预设的一样。因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各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事件。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聪明的颇有个性的小学生,教师或多或少都会遇见一些意外的突发事件。这些突发事件的发生是无法设想和阻挡的,这只能依靠教师机智有效解决难题,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突发事件,要争取利用转化为不可多得的教育契机。

3、了解学情,教师融会贯通

《认识线段》这课的重、难点是让孩子了解线段的特征并学会数、画线段。我在教授“线段”的概念时遇到的难题是如何让他们初步认识线段,并区分线段、直线、射线。孙某说出的“直线”一次告诉我,这堂课不仅仅要教,还要重视学生现有的学情,教师要抓住整个知识脉络,让学生不仅仅局限于这一课,教师的局限会导致学生的局限,教师要熟知知识脉络,让数学课堂更加有魅力。

©Copyright 南京晓庄学院滨河实验学校   管理登录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宏运大道梅香路102号   电话:(025)52158332 / 52159332(招生咨询)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