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2019年12月5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 滨河印迹>>研训>>教育科研>>校本研训>>阅览文章

悦·读一夏——拈花微笑,镜花缘起
作者: 程雨晴 | 发布时间: 2022/7/27 7:05:55 | 623次浏览

拈花微笑,镜花缘起

——《镜花缘》读后感

南京晓庄学院滨河实验学校 史诗源

李汝珍在《镜花缘》的落笔处写道“自家做来做去,原觉得口吻生花;他人看了又看,也必定拈花微笑:是亦缘也。”这份缘从清代嘉庆年间延续至今,与一代代读者相会。李汝珍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嬉笑怒骂的讽刺,为天下薄命红颜立传吐气的豪气给予后来人太多的文化财富和思想力量。经典历久弥新,好书细赏才趣,当我们再次回望《镜花缘》,它的精神力量从书中喷薄而出。

一、天马行空的想象

《镜花缘》的书名取自佛典“镜花水月”,书如其名,其中蕴含了空幻无常、天马行空的想象,趣味横生,引人入胜。《镜花缘》第一回开始就拉开了想象的大幕,把读者带进了天宫之中,在西王母寿宴中埋下了一颗矛盾的火种并在数百年后武则天的一声令下百花齐放后点燃,导致百花仙贬谪降红尘,开启了一段女子传奇故事。

小说中最为奇幻的想象当属唐敖飘洋越海、遨游各国的经历。一路上他与林之洋等人经历了君子国、两面国、无肠国、穿胸国、翼民国、结胸国、聂耳国、深目国、黑齿国、两面国、女儿国等四十多个国家,这些国家的民风民俗都与当时的唐朝迥异,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李汝珍无边无际的奇思妙想。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君子国。君子国的特点是“好让不争”,为了突出“好让不争”,李汝珍用现实社会相争不让最激烈的也是最常见的市场景况来表现,三次的买卖谦让和我们的现实完全相反。这个国家的人际关系近乎桃花源。其中吴氏兄弟贵为宰辅,居住地清幽雅致,并没有像一般权贵的家装富丽堂皇;为人谦恭有礼,没有丝毫妄自尊大的贵臣气,具有君子之风。这种君子之风甚至有些不切实际,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这样评价:“君子国民情甚为作者叹羡,然因让而争,矫伪已甚,生息此土,则亦劳矣,不如作诙谐观,反有启颜之效。”在鲁迅看来,这样的想象有些过犹不及了。我倒觉得这是李汝珍热切的希望下的合理想象。

相较于君子国的贴近现实的想象,大人国的想象则更富有童话色彩,但是这是一种具有黑色幽默地童话。大人国的想象妙不可言,比现在测谎仪还灵,国人不仅身高过于常人“二三尺不等”,更有趣的是他们的脚下都有有云雾护足,人品决定云雾的颜色,“光明正大,足下自现彩云”;“奸私暗昧,足下自生黑云”。其中一个官员脚下用彩绫遮盖,“必是暗中做了亏心之事,人虽被瞒了,这云却不留情……他虽用绫遮盖,以掩众人耳目,那知却是掩耳盗铃。”这样的人便是“晦气色”这是李汝珍发明出来的反贪神器。这样的李汝珍有一颗“为生民立命”的宽广胸襟。

除此之外,国如其名的聂耳国、两面国、无肠国、女儿国……莫不用天马行空的想象把读者带入一片不同于世俗生活的奇妙世界,大呼快哉!

二、鞭辟入里的讽刺

《镜花缘》的奇幻想象让读者大开眼界,在想象世界徜徉的过程中还能感受到李汝珍想象之中有趣的讽刺与幽默。

无肠国这部分,李汝珍用漫画式的夸张讽刺了封建社会的层层剥削。无肠国里的富家以腐臭之物,如教奴婢尽量饱餐倒也罢了;不但忍饥不能吃饱,并且三次、四次之粪,还令吃而再吃,必至闹到“出而哇之”,饭粪莫辨,方肯“另起炉灶”。“另起炉灶”一词幽默地让讽刺程度更深,把粪说成是饭食,真是极尽讽刺之能事,既幽默又讽刺出富贵人家对底层百姓的压榨之深。

两面国的讽刺性也极强,很具有现实指向性。两面国的人初次见面对林之洋和唐敖两人的态度完全不一样,两人交换衣服后发现态度也随之交换,原来两面国看人只凭借衣着。遮挡面目的面罩名为“浩然巾”,而在这美名之下隐藏的竟是一张恶脸,鼠眼鹰鼻,满脸横肉……李汝珍的讽刺委婉含蓄却直击根源,两面国的人有着截然相反的两面,而现实社会中又有多少心口不一、两面三刀的人呢。《镜花缘》以漫画之法讽现实之恶,揭人性之劣,启后人为人之道。

如果说无肠国、两面国是以讽刺想象中的国家来间接批判现实,那黑齿国则是以想象国家的美好品质来讽刺现实。“人不可貌相”。多九公一行原本看待黑齿国的人民,只觉其貌丑陋不堪,但一番关于音韵学的“较量”败下阵后忽而觉得他们是那样美,可见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也在呼应两面国人以衣着评价人的错误,揭示人不可貌相的道理。

三、开天辟地的女性观

在漂洋过海的过程中我们领略了到李汝珍鞭辟入里地讽刺人情世态,极具现实启发性。除此之外,李汝珍开天辟地的女性观更具有现代意识,值得读者深思。

李汝珍有为天下薄命红颜立传吐气的豪情。胡适在《镜花缘引论》中高度评价《镜花缘》:三千的历史上没有一个人曾大胆地提出妇女问题的各个方面来做公平的讨论,直到十九世纪的初年,才出了多才多艺的李汝珍,费了十几年的经历来提出这个极重大的问题,他把这个问题的各个方面都大胆的提出,虚心的讨论、审慎的建议。

在君子国部分,李汝珍犀利地抨击了妇女缠足只说和算命合婚之说。“惟世之君子,尽绝其习,此风自可渐息”,他在为天下妇女鸣不平。他的婚配说更具有现代性,认为婚配应以品行、年貌、门第为重。在当时已经已经有很先进性。

关于女子教育和选举权都能体现李汝珍反对男尊女卑的主张。武则天开女试,为天下女子开辟了一条成就自我的门路,这才有了百名才女同登皇榜的盛况。但对李汝珍的女性观要全面思考和看待,在女儿国里女性当道,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男女身份身本质是没有变化的,仍是男尊女卑的世界。这是李汝珍的局限性,但同时女儿国中林之洋因卖货给国舅府误被选为王妃的经历又可见李汝珍为女性发声的勇气。林之洋在这其中受尽折磨,其中书中细细描写的缠足令林之洋十趾腐烂化为脓水。作者通过描写林之洋的痛苦,让读者从古时候女性的立场去体会缠足等种种陋习的残酷和丑恶,表达作者对当时男女不平等现象的讽刺与悲愤。

小说的结尾唐小山入小蓬莱山寻父不返。此时,徐敬业、骆宾王等人的后代又起兵反周,拥立中宗复位,武则天仍被尊为大圣皇帝,她又下诏,仍开女科。至此,天马行空的想象结束了。但小说却没有如其名一样,镜花水月一场空。李汝珍理想中的“乌托邦”,并非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镜花水月,到今天,李汝珍所追求的很多理想都已经在慢慢实现,而他心心念念为女性立传吐气的心愿在今天已有回响。

李汝珍用他天马行空的想象,鞭辟入里地讽刺和开天辟地的女性观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经典最大的意义莫过于历经岁月的打磨后文字背后的理想在现实中渐次实现。

捧起《镜花缘》,李汝珍口吻生花;

读罢《镜花缘》,读者们拈花微笑。

作者简介:

史诗源 ,中共党员,一级教师,南京市初中语文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入选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培育计划首批培养对象,曾获得江宁区优秀教育工作者荣誉称号。

教育格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image.png

©Copyright 南京晓庄学院滨河实验学校   管理登录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宏运大道梅香路102号   电话:(025)52158332 / 52159332(招生咨询)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