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奔赴 科学衔接
作者: 罗文涛 | 发布时间: 2022/1/13 15:44:30 | 900次浏览双向奔赴 科学衔接
——江宁区“小幼衔接”主题教研活动报道
寒风摧树木
严霜结庭兰
我们怀揣梦想
心手相牵
笃志前行
步入滨河幼儿园
我们相约
共赴一场语言之约
共享一种教育生长
2021年1月12日上午,江宁区“小幼衔接”主题教研活动在江宁区滨河幼儿园二楼多功能厅顺利举办。江宁区小学语文教研员吴勇特级教师、区学前教育教研员丁琪老师、滨河实验学校校长鞠爱华,滨河幼儿园园长薛静等,与来自全区各所幼小衔接试点项目园校的教师们,共同参加了本次活动。
01陈史美老师大班语言课---《小猴过河》
《3-6岁儿童发展学习与指南》中提到,幼儿阶段是语言发展的黄金阶段。活动中,陈老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语言环境。通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角色的表情、动作,尝试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述猴子过桥发生的故事。同时陈老师利用小云朵对话框的方式,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故事中角色的对话,丰富故事的内容。鼓励幼儿在活动时学会谦让、守秩序。
02郭靓婧老师大班语言课---《风在哪里》
郭老师的诗歌活动《风在哪里》,基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风的感受,借图片、动作,引导幼儿理解“翩翩起舞”、“频频点头”、“轻轻晃动”,体会诗歌的优美意境。幼儿在活动中借助图谱,大胆地向同伴、客人老师进行诗歌的讲述,充分展示了幼儿自信,发展了语言的表达能力。
03王磊老师口语交际课---《小兔运南瓜》
王老师能根据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的特点,通过游戏、真实对话交际、表演、小组合作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激发了学生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学生们乐于交流,纷纷把自己想到的运南瓜的方法与同伴交流。课堂上,学生们安静倾听、独立思考、自信表达,展现出入小学一学期的成长与进步。
04 傅爱莲老师绘本阅读课---《小阿力的大学校》
绘本阅读课上,傅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绘本封面,对绘本内容进行猜想和补充等方法,抓住绘本的主要亮点,在阅读绘本故事、回忆入学生活、分享入学体验等环节中,不断强化积极乐观的入学心理,积累了相关的情绪经验。
观摩教学活动后,大家齐聚一堂,聚焦“幼小衔接”主题展开研讨,江宁区学前教育教研员丁琪老师对两节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予以了精彩点评并对后续教研方向提出了宝贵建议。她明确指出:此次活动,借助真问题、真体验、真解决的方式为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衔接架起了“纵深式”学习和交流的桥梁,老师们明确了幼小衔接工作的方向和具体实施策略,接下来将进一步认真贯彻科学衔接方案精神,将幼小衔接研究落到实处,继续引领园、校互动研究,进行科学有效联动,聚焦儿童整合地发展,基于生活,追随孩子,实现教育合力。
江宁区小学语文教研员吴勇特级教师围绕“小幼衔接的基本逻辑”、“小幼衔接的方式”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发言。
吴特由王开岭在《向儿童学习》中一个掷地有声的句子“……就像一个单纯的天使,不断掏出衣兜里的珍珠,去换取巫婆手中的玻璃球。”开始了他的分享。
“小幼衔接需要遵循的基本逻辑是什么?”他认为,首先,小幼衔接不要刻意为之,本着为儿童生命成长打基础的理念,各美其美,每个阶段做好每个阶段的事情;其次,小学不是为幼儿园做“加法”,更不是为幼儿园“赋值”。第三,小学和幼儿园,应该彼此尊重对方的存在价值和真实学情。
就“小幼衔接的方式”,吴特提出了三个关键词:保持、改善、提升。
保持什么?小学、幼儿园都需要保持儿童的游戏精神和游戏方式,呵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人是成长中的人,不同的孩子呈现不同的样态,小学老师要有更好的招数来不断改善学生的生命样态,培养诸如:会倾听、有定力、善表达等好习惯。
用学习目标的递进,来提升两个学段的教学效果,通过园、校双向奔赴,科学衔接,共同研讨交流与提升,探寻儿童成长的幸福密码。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参加此次教研活动的老师们纷纷表示会把研讨活动中的所学所悟带回所在园、校,为科学有效地进行“小幼衔接”而不懈努力!
活动虽然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但科学衔接不会止步
我们将立足儿童发展
追随儿童的脚步
尊重童真,呵护童心,留住童趣
带着共研同行的初心
坚定地行走在
双向奔赴的教研之路上
撰稿:冯萍
图片:教务处
校对:宋萍
审核:鞠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