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根于课堂 务本在教研
作者: 罗文涛 | 发布时间: 2018/11/20 15:00:46 | 1069次浏览立根于课堂 务本在教研
记滨河学校春华杯听课研讨活动
江宁区小学语文学科第六届春华杯课堂教学大赛已经落下帷幕,而滨河学校的语文教学研讨还在延续。
此次教研活动从袁小广老师代表学校参加片级比赛开始,经过试教与团队磨课,再到参加区级比赛,最终获得区级一等奖的好成绩。
中高年段的评比活动就在我校举行,我校的语文教师没有辜负教研员周爱华老师的关心,每人都听课6节以上,每人都完成了听课心得,每人都认真阅读了区教研室对此次大赛的总结报道。
为了进一步激发语文教师深入研究课堂的热情,促进教师们的专业成长,2018年11月16日下午,我校语文教研组就本次“春华杯”赛课,进行了教学研讨延伸活动。
此次活动,由我校主管教学的许元明副校长精心策划、组织实施,共分为三个环节:
心得交流。部分教师代表针对某一节或某几节课具体深入地谈论了自己的收获与感悟;
经验分享。袁小广老师作为此次比赛一等奖的获得者,详细介绍了自己的参赛历程与实践思考;
专家指导。特邀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王宁主任参与点评,并进行理论指导。
在心得交流中,曹娜老师认为语文课要以学定教,语文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准确地把握每一个学段的学习特征,语文课堂必须要有朗读和写字。在学习文本的目标确立和教学落实上,一定要使学生“有所学”,教师要明确学习的知识点,突出教学重点,不要面面俱到,教学的过程才能清晰,教学才有效果。
李则萱老师对吴文娟老师执教的《李时珍夜宿古寺》印象深刻。她认为吴老师的课是质朴的、“接地气”的,在教法与学法上是有实实在在的“干货”的,像吴老师这样在教与学上对学生进行“有迹可循”的技法的指导与训练是扎实学生语文基础素养的基石,更应成为初涉语文教学的年轻教师们在专业方面致力之所在。
范文彦老师被何潇老师执教的《清平乐 村居》所折服。她说,让学生想象白发翁媪会说些什么,让学生完成课中练笔,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最后讲授辛弃疾的生平,配以激昂的音乐,讲授充满激情,加深了学生对辛弃疾词的理解。让课堂更有思想深度,对学生今后学习辛弃疾的词很有帮助,这种熏陶,有利于学生喜欢古诗词,提高语文素养。
肖霞老师在教学语言、教学方法以及课堂突发事情地处理上都受到了启发。她认为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教材需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课堂不仅仅是简单的讲授法和小组讨论这两种常规的方法,在教学课文时,还可以加入一些动作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
教师独特的语言魅力打动了刚刚参加工作的周蓉老师。她认为教师的语言艺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秀的课堂语言能把学生上课的注意力“粘”住,能让学生跟着老师走,聚精会神地听课。更为重要的是,优秀的教学语言能够直击学生心灵,与学生产生共鸣。
张婷婷老师针对高质量的赛课课堂反思了自己。她说,精心备课,完善课堂设计是上好一门课的前提;丰富授课形式,是提高学生兴趣的的重要方法;学生的认同和喜爱,是对教师最大的支持和认可。不要总抱怨自己的学生,要想想自己还有哪里做得不够。
杨梓老师透彻地学习了袁小广老师的《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她认为这节课用到了比较对照、朗读涵泳、融情想象、品评玩索、语境还原等多元化的朗读方法,对词句的朗读品评积累也相当到位,每个环节的起转承合都不落痕迹,显示出袁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力。
庞梦如老师从杨雪老师执教的《沙漠中的绿洲》中感悟到,杨老师上课最大的特点是能够从很小的点出发,挖掘出来很多内容,让学生通过“买”“挖”“填”“埋”“送”几个动词体会到沙特人民侍弄花草的不易,从而让学生能够从心里对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理念产生认同感。
袁小广老师作为“春华杯”赛课一等奖的获得者,和青年教师分享了她赛课中的一些体会和收获。
她带着大家一起回顾了赛课的艰辛历程:“备课——磨课——反思再磨”,以及在磨课的过程中感受到的语文课堂的魅力。她通过对课文具体片断的分析,告诉我们如何扎根文本,探寻“语文基因”的最优达成。如何在概括文章内容中掌握学习方法,在抓住关键词句下品析浓情蜜意,在生成拓展性训练时扎实学习能力,添加情境设置,让生长点灵动呈现等。袁老师在谈到写景教学“姹紫嫣红”这个词语时,首先让学生结合字形,理解“姹”、“嫣”指女子容貌美丽,进而拓展“桃红柳绿”、“山清水秀”等词中对仗的写景词语,这样的汉字教学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增进了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也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度和自豪感。她告诫青年教师要用心钻研文本,尽心钻研课堂,为学生的发展以及教师的专业成长积累经验。
活动的最后,王宁主任肯定了滨河实验学校小学部语文教师队伍是一支充满朝气活力的团队;这次教研是一次真的教研,聚集赛课,聚焦课堂;青年教师课后切实在认真思考,为他们有较好的发展平台,专业得到成长而感到欣慰。并就以后的语文教学,提出了几点宏观建议:
高度重视一至六年级学生写字教学。
尝试课堂预习单的研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理念要由“教课文”向“教语文”的转变,要教的是语文的方法和语言的实践,这样的课堂学生才会有提升点。王主任还特别分享了在教学《少年王冕》时,如何具体的利用文本创设多种表达语境,让学生运用课文语言进行转述、讲述、写话等多种表达练习,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转变。王主任强调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必须夯实语言经验的累积,强化阅读和表达这两项实践,紧抓学生读书习惯这个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核心。小学生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语言积累是语文学习的起点和基础,必须将大量的语文积累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以丰富词汇、培养语感、规范语言习惯。
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学校要朝书香校园的方向迈进。
教师要多读书,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并给我们推荐了名师薛法根、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以及写作教学名师吴勇老师和何捷老师的相关书籍。
此次活动,专业性强,针对性高,有力地推动了我校青年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