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晓庄学院滨河实验学校教科研工作计划 (2020年度)
作者: 程雨晴 | 发布时间: 2020/4/19 22:29:52 | 602次浏览南京晓庄学院滨河实验学校教科研工作计划
(2020年度)
教科研工作是学校的立校之本、兴校之策、强校之路。是教育教学现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由之路,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实现教育价值的最佳路径,更是学校不断前进和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与教师的成长需求,在学校统一的教科研计划安排下,以质量提升为目的,以学科课堂为阵地,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以教研活动为抓手,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促进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和学校工作的全面发展。
二、基本目标
1.通过教科研活动,加强教研组建设,发挥教师群体智慧。建立共同提高、同伴互助的常态教研机制,确保教研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效,并可持续发展下去,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2.通过教科研活动,着力培养教师教学行为的反思意识,提高教学反思能力。为提高课堂效率,建立和谐的课堂提供平台,让教育理念在相互撞击中得到创新,促进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在相互学习中得到锻炼,教师的专业水平在相互研讨中得到发展。
3.通过教科研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及优秀教师作用,切实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水平。
4.通过教科研活动,建立和健全教研培训活动制度,确保活动内容高效有序、扎实稳妥地开展,做到每次活动有准备、有记载、有汇报、有效果。
5.通过教科研活动,利用资源优势,提高教师整体水平。促进教师能得心应手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设计,探讨课堂教学模式,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研究,使网络作为一种重要的现代教育手段在教研活动中产生积极影响。
三、实施路径
教科研工作应指向问题解决,务求实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应做到“立体化教研,共同体成长”即:抓住一点、做好一面、形成一体,构建点、面、体三级教研网络。点,即开展青蓝工程,实施点对点精准帮扶;面,即强化学科教研,开展面对面集体研讨;体,即组建青师联盟,促进共同体一起成长。
1.抓住一点,点对点精准帮扶。
开展青蓝工程,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学校为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选配优秀的骨干教师做导师,通过配对子、压担子,定目标、提要求的方式帮助年轻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掌握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促进年轻教师尽快成长,以达到一年站得住、二年站得稳、三年站得好的培养目标,进一步提升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做好一面,面对面集体研讨。
做好集体教研,充分发挥各学科教研组的合力作用。各学科教研组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要重点做好七件事:一备:即集体备课,群策群力,智慧共享;二听:即相互听课,取长补短,互促共进;三评:即相互评课,蛋中挑刺,精益求精;四磨:即集体磨课,精雕细琢,形成作品;五比:即教学比武,课堂争锋,各显神通;六析:即试卷分析,查找问题,对症施教;七思:即教学反思,去伪存真,完善提升。
3.建成一体,共同体一起成长。
成立青师联盟,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辐射作用。年轻教师跨学科抱团取暖,形成学习共同体,在读书、反思、交流、研讨、碰撞中激发教育情感,实现专业成长,重点是扎实开展好“滨河教研‘333’”以及青年教师“十个一”工程。
‘333’即:组织三种学习,加强学习是年轻教师快速成长的必由之路,一是个人自学,个人自由选择书单自己学;二是同伴助学,教研组共同商定书单集体学;三是导师领学,学校统一确定书单引导学。
开展三类研究,一是问题研究,基本步骤是:确立研究主题、规划教学设计、实施课堂观察、开展课后研讨、课堂改进实践、形成研究报告;二是专题研究,基本步骤是:筛选问题提炼研修主题、创新思路制定实施方案、围绕主题开展实践研讨、反思总结提升研修品质。三是课题研究,基本步骤是:名师指导研究、备课组主体研究、骨干教师参与研究、全体教师介入研究。
举办三新讲堂:一是学科教学新发现,针对学科教学中掌握的新方法、总结的新经验、发现的新问题进行交流分享;二是专业成长新感悟,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个人新体会、新收获、新生成进行交流分享;三是教育动态新思考,针对教育教学领域出现的新理念、新模式、新争鸣进行交流分享。
三新讲堂校内讲座安排表:
序号 | 主题 | 讲座人 | 学科 |
第一次三新讲堂 | 何意百炼钢 化为绕指柔 | 姚开杰 | 语文 |
聚焦语文思维 促进读写融合 | 曹娜 | 语文 | |
品味教育过程美 | 刘淑媛 | 语文 | |
第二次三新讲堂
| 从心中有教育到心中有学生 | 姚应平 | 数学 |
我的论文发表之路 | 董晶 | 数学 | |
我的教育教学故事 | 高畅 | 数学 | |
第三次三新讲堂 | 做挖“金矿”的老师 | 刘心雨 | 英语 |
从困惑到豁然 | 林婉莹 | 英语 | |
英语学习环境与情景的创设 | 张叶 | 英语 | |
第四次三新讲堂 | 儿童绘画 | 王金鑫 | 美术 |
坚持锻炼——体测反思 | 郝正凯 | 体育 | |
教育教学实践感悟 | 何雪原 | 音乐 |
“十个一”即:要求青年教师每年上一堂公开课、写一篇教学设计、发一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奖也可)、撰一篇教育教学叙事、研一个微型课题、做一堂微讲座、录一堂微课、出一张学科试卷、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写一万字的读书笔记。
四、活动安排
时间 | 形式 | 内 容 | 负责人 | |
三月份 | 第一周 | 专家讲座 | 邀请专家作教育理论或教学改革全员培训 | 教务主任 |
专题研讨 | 每学期每学科确定一个研究专题 | 教研组长 | ||
第二周 | 二级培训 | 各教研组开展二级培训 | 教研组长 | |
青师联盟 | 青年教师发展班培训 | 教务主任 | ||
第三周 | 学术讲座 | 区级以上学带、名师、师傅每月一次讲座 | 学带师傅 | |
第四周 | 课堂研究 | 每月一次课例研究,可以是录像课或现场课 | 教研组长 | |
青师讲堂 | 每月一次青师讲堂交流分享 | 教务主任 | ||
四月份 | 第一周 | 课题研究 | 每学科根据研究专题撰写研究课题 | 教研组长 |
第二周 | 二级培训 | 各教研组开展二级培训 | 教研组长 | |
青师联盟 | 青年教师发展班培训 | 教务处 | ||
第三周 | 学术讲座 | 区级以上学带、名师、师傅每月一次讲座 | 学带师傅 | |
第四周 | 课堂研究 | 每月一次课例研究,可以是录像课或现场课 | 教研组长 | |
青师讲堂 | 每月一次青师讲堂交流分享 | 教务主任 | ||
五月份 | 第一周 | 菜单培训 | 邀请专家作一次菜单式教科研培训 | 教务主任 |
第二周 | 二级培训 | 各教研组开展二级培训 | 教研组长 | |
青师联盟 | 青年教师发展班培训 | 教务主任 | ||
第三周 | 学术讲座 | 区级以上学带、名师、师傅每月一次讲座 | 学带师傅 | |
第四周 | 课堂研究 | 每月一次课例研究,可以是录像课或现场课 | 教研组长 | |
青师讲堂 | 每月一次青师讲堂交流分享 | 教务主任 | ||
六月份 | 第一周 | 专题研讨 | 每学期每学科确定一个研究专题 | 教研组长 |
第二周 | 二级培训 | 各教研组开展二级培训 | 教研组长 | |
青师联盟 | 青年教师发展班培训 | 教务主任 | ||
第三周 | 学术讲座 | 区级以上学带、名师、师傅每月一次讲座 | 学带师傅 | |
第四周 | 课堂研究 | 每月一次课例研究,可以是录像课或现场课 | 教研组长 | |
青师讲堂 | 每月一次青师讲堂交流分享 | 教务主任 | ||
八月份 | 专家讲座 | 邀请专家作教育理论或教学改革全员培训 | 教务主任 | |
阅读一夏 | 青年发展班阅读一本书 | 教科室 | ||
九月份 | 第一周 | 专题研讨 | 每学期每学科确定一个研究专题 | 教研组长 |
第二周 | 二级培训 | 各教研组开展二级培训 | 教研组长 | |
青师联盟 | 青年教师发展班培训 | 教务主任 | ||
第三周 | 学术讲座 | 区级以上学带、名师、师傅每月一次讲座 | 学带师傅 | |
第四周 | 课堂研究 | 每月一次课例研究,可以是录像课或现场课 | 教研组长 | |
青师讲堂 | 每月一次青师讲堂交流分享 | 教务主任 | ||
十月份 | 第一周 | 学术讲座 | 区级以上学带、名师、师傅每月一次讲座 | 学带师傅 |
第二周 | 二级培训 | 各教研组开展二级培训 | 教研组长 | |
青师联盟 | 青年教师发展班培训 | 教务主任 | ||
第三周 | 菜单培训 | 邀请专家作一次菜单式教科研培训 | 教务主任 | |
第四周 | 课堂研究 | 每月一次课例研究,可以是录像课或现场课 | 教研组长 | |
青师讲堂 | 每月一次青师讲堂交流分享 | 教务主任 | ||
十一月份 | 第一周 | 课堂研究 | 每月一次课例研究,可以是录像课或现场课 | 教研组长 |
第二周 | 二级培训 | 各教研组开展二级培训 | 教研组长 | |
青师联盟 | 青年教师发展班培训 | 教务主任 | ||
第三周 | 学术讲座 | 区级以上学带、名师、师傅每月一次讲座 | 学带师傅 | |
第四周 | 青师讲堂 | 每月一次青师讲堂交流分享 | 教务主任 | |
优课比赛 | 举行校内教师年度优质课比赛 | 教务主任 | ||
十二月份 | 第一周 | 课堂研究 | 每月一次课例研究,可以是录像课或现场课 | 教研组长 |
第二周 | 二级培训 | 各教研组开展二级培训 | 教研组长 | |
青师联盟 | 青年教师发展班培训 | 教务主任 | ||
第三周 | 学术讲座 | 区级以上学带、名师、师傅每月一次讲座 | 学带师傅 | |
第四周 | 青师讲堂 | 每月一次青师讲堂交流分享 | 教务主任 | |
青优评比 | 举行校级优秀青年教师评比 | 教务主任 | ||
说明 | 1. 学科教研以教研组为主,教务处负责统筹协调。 2. 区级以上学带、名师每学期最少做一次讲座,上一次公开课。 3. 青师讲堂每月活动两次,按照计划有序开展。 4. 学校每学期至少邀请区级以上专家到校开展活动一次。 5. 根据教育局年度考核要求,每年不少于2次教科研“菜单式”培训,不少于10次教研组二级培训,不少于6次青年教师发展班培训,不少于2次教育理论或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培训。 |
附件:滨河实验学校校级青优评选评分表
滨河实验学校校级青优评选评分表
序号 | 项 目 | 分 值 | 得分 | 备注 |
1 | 公开课 | 校级2分;区级4、3、2分;市级5、4、3分;省级6、5、4分;国家级10分;满分10分。 | 可累计 | |
2 | 教学设计 | 校级2分;区级4、3、2分;市级5、4、3分;省级6、5、4分;国家级10分;满分10分。 | 可累计 | |
3 | 论文 | 校级2分;区级4、3、2分;市级5、4、3分;省级6、5、4分;国家级10分;满分10分。 | 可累计 | |
4 | 微课 | 校级2分;区级4、3、2分;市级5、4、3分;省级6、5、4分;国家级10分;满分10分。 | 可累计 | |
5 | 教育叙事 | 校级2分;区级4、3、2分;市级5、4、3分;省级6、5、4分;国家级10分;满分10分。 | 可累计 | |
6 | 课题 | 校级3分,区级5分,市级7分,省级9分,国家级10分,满分10分。 | 可累计 | |
7 | 讲座 | 校级3分,区级5分,市级7分,省级9分,国家级10分,满分10分。 | 可累计 | |
8 | 试卷 | 校级3分,区级5分,市级7分,省级9分,国家级10分,满分10分。 | 可累计 | |
9 | 阅读专著 | 阅读教育教学专著并在交流群里介绍书本内容及分享阅读感悟每次得2分。满分10分。 | ||
10 | 读书随笔 | 要求每年写10000字的读书随笔,满分1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