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今天是 2019年12月5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 滨河印迹>>研训>>教学纵横>>教学成果>>阅览文章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备课组教学计划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二年级备课教学计划
作者: 罗文涛 | 发布时间: 2020/9/8 17:08:51 | 589次浏览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有:100以内加、减法笔算,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和除法,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以及实践活动课有趣的七巧板和我们身上的等。本册实验教材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8个单元,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综合与实践三个部分。

数与代数部分:一共安排了4个单元,包括《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表内乘法(一)》《表内除法(一)》和《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主要教学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式题,以及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由于学生在一年级已接触过这类口算,对此类式题的运算顺序已基本掌握,因此,教材直接引入有关的计算问题,激活学生的已有认识,引导学生自觉实现知识的主动迁移,并为学生自主探索和选择计算方法提供足够的空间,形成计算技能,发展运算能力。教材安排的实际问题都是两个数量相比较的加、减法问题,相较于一年级遇到的整体与部分的加、减法问题,数量关系较隐蔽,与加、减法的契合程度较低,因此教材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探寻解决的方法,并联系加、减法运算的含义以及生活经验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正确计算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难点是根据算式的特点合理、灵活地选择笔算和口算方法,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2.《表内乘法(一)》:主要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6的乘法口诀,这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也是进一步学习7~9的乘法口诀和表内除法的重要基础。同时,学生对四则运算的学习从加、减法到乘法,是认知过程中一次重要的飞跃。因此,学生须正确理解和掌握乘法的含义,熟记1~6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教材突出几个相同加数连加,为认识乘法含义造就生长点,进而感知乘法的含义,在比较中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与区别。在进行乘法口诀教学时,教材没有把现成的乘法口诀教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参与到编乘法口诀的活动中,亲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逐步学会编乘法口诀的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乘法的含义;熟记1~6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相应的口算;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是:理解乘法的含义;4和6的乘法口诀。

3.《表内除法(一)》:主要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和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还安排了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除法实际问题。通过学习,可以进一步完善学生对四则运算的认识,积累对数量关系的认识,为后继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除法概念的内涵比较丰富。学生不但要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还要学会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分地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方法。在学习用口诀求商时,不但要理解为什么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还要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因此,理解除法的含义和用口诀求商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而认识并学会平均分又是学习除法的逻辑前提,因此,教材首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比较的活动中知道什么是平均分,在此基础上将解决平均分问题的数学方法加以提炼,形成除法算式,使学生逐步理解除法的含义,感受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完善和提升原有的认识。

4.《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是在学生已经掌握1~6的乘法口诀和相应除法,且已基本掌握编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计算的方法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因此教材采用了乘法和除法交替安排的方式,创设了吸引学生自主探索7~9的乘法口诀、积极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情境,还设计多种有趣的练习形式,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体验、理解并熟练记忆乘法口诀,进一步掌握表内乘、除法。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编制7、8、9的乘法口诀,学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表内乘、除法计算;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是:熟记乘法口诀。教学的关键是: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相邻两句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

图形与几何部分:一共安排了3个单元,包括《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厘米和米》和《观察物体》。

1.《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常见平面图形的基础上,以为切入口,通过观察与交流,教学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积累认识平面图形的学习经验丰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教学难点是在折、剪、拼、移等活动中感受相关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2.《厘米和米》:主要教学线段的初步认识、认识厘米和米,以及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长度。教材十分重视注意呈现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建立相关的概念,并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通过看、比、找、量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还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测量和估计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长度、面积和体积等图形与几何部分的内容打好基础。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认识线段,初步感知线段的基本特征,建立正确而清晰的表象;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难点是建立正确的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测量和估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

3.《观察物体》:本单元是本套教材安排的第一次观察物体的教学,主要提供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特征明显而且结构比较简单的物体,引导学生从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进行观察,初步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事物出发,有层次地安排学生进行观察活动,由易到难逐步学会观察物体的方法,并精心选择一些特征比较明显的物体作为观察的对象,如带尾巴的玩具猴、茶壶等,便于学生辨认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表达自己判断的理由。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并实物与相应视图之间建立正确的联系。教学难点是能判断从左、右两个方位看到的视图。

此外,第8单元《期末复习》,是全册教科书的整理与复习,重在帮助学生加深对本学期所学内容的理解,沟通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熟练表内乘、除法的计算,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提高运算能力;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与实践部分:一共安排了2次活动,包括:《有趣的七巧板》和《我们身体上的尺》。

1.《有趣的七巧板》:这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三角形、四边形(含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安排的一次综合与实践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平面图形的有关特征,体会它们的联系与区别,巩固对已学的有关平面图形的认识;鼓励有个性的思考,培养创新精神,感受图形的美。

2.《我们身体上的 》:这是结合厘米和米的认识安排的一次综合与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学会用身体尺测量的方法,初步体会用身体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感受其实际应用价值,巩固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提高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通过钉子板围平行四边形和方格纸画平行四边形的活动,初步直观地感知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征,能判断给出图形是否是平行四边形,并从中培养学生评价、反思等能力。

3.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三、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由于这是我刚刚接手的班级,对于学生在各方面不是很了解,但是我觉得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还是很高涨的。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赢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五、教学进度表

周 次

教 学 内 容

备 注

1-3

一、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4

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5-7

三、表内乘法(一)

8-11

四、表内除法(一)

11

期中考试

12

五、厘米和米

13-15

六、表内乘法和除法(二

16

七、观察物体

17-19

八、期末复习

20

期末考试

©Copyright 南京晓庄学院滨河实验学校   管理登录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宏运大道梅香路102号   电话:(025)52158332 52159332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